滋潤感 ≠ 保濕?破解護膚迷思,科學解析真正有效的保濕機制

滋潤感 ≠ 保濕?破解護膚迷思,科學解析真正有效的保濕機制

真正的保濕 ≠ 滋潤感?破解護膚迷思,科學挑選最佳保濕成分

許多人在選擇保養品時,往往依賴「滋潤感」來判斷產品的保濕效果。然而,滋潤的感受並不等於真正的保濕,兩者雖然相關,但本質上有所區別。真正有效的保濕應該能夠長效補水、鎖水並維持肌膚屏障的健康。

1. 滋潤感從何而來?保養品質地的秘密

「感覺滋潤」通常來自產品的質地與瞬間的觸感,主要由以下成分影響:

  • 油性保濕劑(Occlusives):凡士林、礦物油、乳木果油,這些成分能夠在皮膚表層形成封閉性薄膜,讓肌膚摸起來柔滑。
  • 大分子增稠劑(Thickening Agents):黃原膠(Xanthan Gum)、卡波姆(Carbomer),這些成分能夠增加產品的稠度,提升塗抹時的「滋潤感」。

這些成分雖然能讓肌膚瞬間感覺滋潤、短時間內改善肌膚觸感,但並不一定真正提升皮膚含水量。那麼,哪些關鍵成分能真正幫助肌膚長效鎖水,而不只是帶來一時的水潤錯覺?讓我們深入探討,揭開保濕的真相。


2. 什麼才是真正的保濕機制?補水、鎖水、屏障修復

真正的保濕需要從補水、鎖水、修復屏障三個層面進行。

  1. 補水 / 吸水劑的作用,Humectants:將水分導入肌膚內層。玻尿酸(Hyaluronic Acid):能夠吸收周圍環境的水分,幫助肌膚維持水潤。/ 甘油(Glycerin)、尿素(Urea):具有強效的吸水能力,使角質層保持濕潤。
  2. 鎖水 / 封閉劑如何減少水粉流失 Occlusives:皮膚的原生脂質,神經醯胺(Ceramides):以及膽固醇、脂肪酸,能幫助修復皮膚屏障,減少經皮水分流失(TEWL)。
  3. 調理 / 功能性成分:強化肌膚健康狀態。3% 咖啡因(Caffeine):能幫助舒緩肌膚,減少浮腫,並具有抗氧化效果,提升整體膚況。

了解保濕的本質後,我們該如何挑選真正能維持肌膚水分的產品?


3. 我們的科學選擇:以肌膚需求為核心的保濕方案

市面上許多產品可能透過增稠劑與高油脂比例來提升「滋潤感」,但這並不等於真正的保濕。

我們選擇以水性保濕劑 玻尿酸、甘油 + 有效鎖水成分 神經醯胺B3來長效滋潤肌膚 ,並嚴控油性保濕劑的比例,以減少因過度滋潤導致的粉刺、痘痘風險。

我們了解台灣潮濕的氣候與環境,因此致力於提供更簡單、舒適、且穩定的肌膚保養方案,讓你的肌膚不只是「感覺滋潤」,而是真正獲得深層補水與長效鎖水。


4.總結:滋潤≠保濕,關鍵在於成分與機制

「滋潤的感受」與「真正的保濕」並不完全相等。我們選擇透過科學配方,為你的肌膚提供真正有效的補水、鎖水與調理,而不是僅僅迎合市場對「濃稠度」的迷思。

不只是讓你感覺水潤,而是真正讓肌膚喝飽水!


延伸閱讀:國際皮膚醫學相關研究

  • 皮膚屏障與保濕機制:Loden, M., & Maibach, H. I. (2000). "Dry Skin and Moisturizers: Chemistry and Function" (taylorfrancis.com)

  • 吸水劑 vs. 封閉劑對皮膚的影響:Rawlings, A. V., & Harding, C. R. (2004). "Moisturization and Skin Barrier Function" in Dermatologic Therapy (onlinelibrary.wiley.com)

  • 經皮水分流失(TEWL)的測量與保濕產品評估:Fluhr, J. W., Darlenski, R., & Surber, C. (2008). "Glycerol and the Skin: Holistic Approach to its Origin and Functions" in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(pubmed.ncbi.nlm.nih.gov)

相關商品